|
捷达车从科技部出来,驶入三里河路,直奔国家认监委。 “认监委的领导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国际认可领域,没有通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价标准,国内涉及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设施、设备、运行、管理、人才等各方面都十分匮乏。对认可机构而言,更是没有见过相关的实验室,不熟悉相关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实验室活动。但是,作为国家认证认可监管机构,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我们有责任也必须担当起这一重任,尽管风险和责任很大。”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领导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 2003年7月22日,国家认监委发特急函,委托认可中心组织起草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评价准则,并同时申报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委对该标准提案给予绿色通道,及时立项批复,列入《2003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 创新认可制度:在国际上率先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国家认可体系GB19489—2004作为国家认可准则,是对认可制度的创新。标志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步入了科学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2004 年4月5日,我国第一个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国家强制标准GB19489-2004《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发布实施。它是我国实验室安全管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及认证认可体系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步入了科学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这个标准的出台太不容易了,它的征求意见稿是在2004年元旦凌晨3点完成的。它的最终稿是在2004年1月21日夜里完成,当时正是除夕夜。可以说,它是伴随着‘两个新年’而诞生。”宋桂兰的印象里,连续的熬夜、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成了那段日子的工作常态。 紧急状态下,认可中心于2003年8月8日组织召开了专家讨论会。在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了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起草专家组,并于8月27日正式启动。为了尽快拿出标准,在魏昊秘书长和宋桂兰副秘书长的组织下,从8月27日至9月5日,经过9个日夜的连续工作,标准起草组的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车凤翔研究员、李劲松研究员、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王秋娣研究员、北京军区总医院何铁春教授、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田克恭研究员、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林志雄高级兽医师和认可中心吕京研究员、何兆伟处长、翟培军副处长等完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作为对我国认可制度的创新,吕京告诉记者,GB19489-2004《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编制参考了ISO15190《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和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要求。标准就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的建设原则作了规定,同时还规定了生物安全分级、实验室设施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等方面内容。2006年,GB19489-2004《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获得中国首届标准创新贡献奖。 “这是我国认证认可领域第一个自主研发的认可标准,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我国对实验室的强制性要求,被明确写入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突破了传统的认可内容和模式,在国际上率先研究建立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国家认可体系。”在认监委领导看来,该项科研成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因为它的意义不在于发明一台仪器设备或建设某一个技术先进的实验室,而是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和技术研究建立了国家标准和制度,使实验室的建造、运行和管理找到了科学依据,从国家层面上整体提升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2005年6月2日,武汉大学生物安全三级动物实验室获得我国首张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国家认可证书。这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安全领域的认可工作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目前,获得认可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青海玉树地震救灾等重大活动提供了技术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