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科技新闻传媒论文发表《科技传播》杂志2019年征稿函 杂志名称:《科技传播》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ISSN:1674-6708 CN:11-5820/N 《科技传播》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一本面向科技界、学术界、传播界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等广大读者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跨学科的科技类学术刊物。 科技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科技传播行为和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科技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它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利用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基本理论,以科技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科技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办刊宗旨: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 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收录情况: 《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 《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 出版信息 专辑名称:信息科技 专题名称:新闻与传媒 出版文献量:31326 篇 评价信息 (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0.098 (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0.042 《科技传播》杂志社栏目设置: 新闻及传播研究、媒介管理、新媒体、应用研究、科学普及、科技创新、探索与争鸣等 《科技传播》杂志社稿件要求: 作者来稿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学历,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2.稿件如系基金项目(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基金项目名称全称及具体项目编号(或项目批准号)应注明。 3.艺术论文稿件要求一般不低于3400字;正文前附150-200字论文摘要;关键词,选取3-5个文章核心术语。 4.参考文献:所有引文,必须注明出处,采用文末尾注。 5.文中计量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文中的图表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6.摄影图片需原创,并且画面清晰,格式为.JPG。 7、来稿请勿一稿多投。我部自收到稿件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对来稿进行初审,并以电子邮件形式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有关专家审阅。如果一周内没有收到稿件录用通知,请与本部及时联系确认稿件是否录用。 8、论文一经发表,我社将赠送当期样刊1册。作者在文稿后面须注明邮寄地址、邮编、收件人姓名及其电话、作者姓名、电话、邮编等信息,以便通联邮寄。 注:来稿一律视作已同意删改,凡不同意改动删节论文内容者,请勿向本刊投稿。来稿内容文责自负,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科技传播》杂志发表联系方式:
责任编辑:刘编辑 工作扣扣:叁壹壹捌叁壹陆零陆柒 投稿邮箱:lhcbw2017@163.com 上班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8:00
投稿注意:“作者姓名+(杂志名称)+QQ或联系电话”投稿到邮箱之后,请加编辑QQ进行沟通发表事宜。或者直接加编辑工作QQ,进行沟通咨询论文投稿发表事宜,更便捷,更快速,以至于您的文章得到快速刊登发表!
《科技传播》杂志知网收录优秀文章: 科技新闻传播 融媒体形势下主持人如何角色定位 白雪;12-14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记者新闻采写技巧探析 汪菲;15-16 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涉台报道传播力 吴月双;17-18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与发展 董良;19-20 民生新闻的角度、温度和深度研究 徐淑英;21-22 新时期基层新闻记者素质与修养提升 董良;23-24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李婧;25-26 电视编辑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张百玲;27-28 影视广告在全面视听化时代的创意方法研究 林晓杰;29-30 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 白雪;31-32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不足与发展 王菲菲;33-34 新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生存策略分析 范文骏;35-36 新媒体传播生态下地方电视台的融媒体建设 张玉玲;37-38 新媒体传播生态下地方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转型升级 王红磊;39-40 基于融媒体广告冲击下的地级电视台发展分析 曹光奇;41-42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要素及采编创新 刘钢;43-44 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地区电视台主持人的发展路径 李国勇;45-46 新时期地市报记者如何应对采访对象的变化 贾若晨;47-48 “互联网+”环境中广播新闻策划的创新 郑云;49-50 广播在新形势下如何办好农村节目 葛芳;51-52 媒介变迁与播音主持理论新发展思路探析 胡琴;53-54 浅析广播直播车的类型和应用 张锦航;55-56 持续增强新媒体传播力影响力思考 刘晖;57-58 提升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传播效果的途径分析 郑红梅;59-60 传播创新研究 高清虚拟演播室系统在城市电视台的运用探析 张伟;64-65 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的融合性探究 赵明明;66-67 电视台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与实现 王东风;68-69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应用及维护 陈丹;70-71 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发展思考 孙鑫岩;72-73 DAM数字中波发射机驻波比检测分析及驻波故障处理 陈子初;74-76 视频后期制作常见问题与应对建议 游利;77-78 电视制作播出数字一体化网络的应用探讨 肖开提·亚森;79-80 试论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周全辉;81-82 纪录片摄影之新形态探索 林岩松;83-84 刍议电视节目制作中的画面剪辑艺术 卓俊梅;85-86 DAM10kW数字调幅中波广播发射机故障的分析及维护 罗小军;87-88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辑艺术 吴晓洪;89-90 广电光纤网络规划 何雷;孙庆;俞亮;91-92 电视台融媒体技术平台的实践 张兆江;93-94 信息科技探索 浅析银行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及挑战 吴静;张蕾;95-96 数字时代个人数据泄露问题探析 程苗苗;97-99 浅谈高等院校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 奕斌;100-101 基于单片机啼哭频率采集的分析 宗帅;宁宇;102-103 网络社会负面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王华;104-106 网络视频广告效果的提升策略研究 刘霁文;107-108+153 2015年以来网络综艺节目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 李诗雨;109-112 机器视觉检测与人眼检测对比研究 周义威;113-114 群体智能算法在机器学习当中的应用 詹煜;吴冠辰;115-116 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潘艳军;117-118 广播电视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周传煊;119-120 自媒体传播对武警部队执勤工作的主要影响及应对策略 亓璇;杨大明;121-122 邻近双丁字路口智能互联交通灯控制系统 张鸿栋;123-124 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应用分析 黄玲;125-126 南昌绳金塔数字虚拟还原的方式与价值研究 刘晓华;127-128 微信公众号对民生新闻的议程设置 柳溪;129-130 倒立摆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研究 吴振远;郭艳颖;131-134 移动信息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孙胜良;135-136 微视频广告在网络传播中的策略分析 徐世君;137-138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广电网络多层次安全防护方案 李睿;139-140 广播与网络视频直播融合问题探讨 普穷;141-142 机动通信网络快速响应能力探讨 宋荣军;143-144 基于CMS内容管理和Web防篡改技术的门户网站系统 黄胜祥;145-146 新媒体传播特征背景下网络短视频广告发展契机研究 刘蔚;149-150 Oracle数据库技术在网络视听节目管理中的应用 杨文龙;151-153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苏娟;154-155 网络订餐管理系统应用 罗扬威;曾纪沾;156-158 婚恋交友App面临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赵卓婷;段峰峰;159-160+175 科学普及实践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实施工程 王进;164-165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转型发展模式探析 张向奎;166-168 融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新闻宣传探讨 袁玫;169-170 出版物版面设计中的“空白”意境 全永杰;171-172 探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对策 张坤;173-175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构建适老化社交媒体的创新研究 金晓曾;176-177 新技术背景下传统出版社突围策略浅析 吴芬;178-179 出版融合环境下编辑的综合素质要求 雷秀丽;180-182 新媒体环境下的城市品牌形象传播 佟鑫;183-184+190 视觉传达设计中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研究 贾靖;185-186 媒介融合语境下天文馆科学传播策略浅析 陈颖;忻歌;187-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