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传播》新闻传播专业期刊论文邮箱征稿2019年刊期 杂志名称:《科技传播》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ISSN:1674-6708 CN:11-5820/N 《科技传播》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一本面向科技界、学术界、传播界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等广大读者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跨学科的科技类学术刊物。 科技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科技传播行为和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科技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它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利用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基本理论,以科技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科技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评价信息 (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0.130 (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0.042 《科技传播》杂志社栏目设置: 新闻及传播研究、媒介管理、新媒体、应用研究、科学普及、科技创新、探索与争鸣等 《科技传播》杂志社稿件要求: 作者来稿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学历,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2.稿件如系基金项目(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基金项目名称全称及具体项目编号(或项目批准号)应注明。 3.论文稿件要求一般3400字起发;正文前附150-200字论文摘要;关键词,选取3-5个文章核心术语。 4.参考文献:所有引文,必须注明出处,采用文末尾注。 5.文中计量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文中的图表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6.摄影图片需原创,并且画面清晰,格式为.JPG。 7、来稿请勿一稿多投。我部自收到稿件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对来稿进行初审,并以电子邮件形式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有关专家审阅。如果一周内没有收到稿件录用通知,请与本部及时联系确认稿件是否录用。 8、论文一经发表,我社将赠送当期样刊1册。作者在文稿后面须注明邮寄地址、邮编、收件人姓名及其电话、作者姓名、电话、邮编等信息,以便通联邮寄。 注:来稿一律视作已同意删改,凡不同意改动删节论文内容者,请勿向本刊投稿。来稿内容文责自负,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科技传播》杂志发表联系方式:
责任编辑:刘编辑 工作扣扣:叁壹壹捌叁壹陆零陆柒 投稿邮箱:lhcbw2017@163.com 上班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8:00
投稿注意:“作者姓名+(杂志名称)+QQ或联系电话”投稿到邮箱之后,请加编辑QQ进行沟通发表事宜。或者直接加编辑工作QQ,进行沟通咨询论文投稿发表事宜,更便捷,更快速,以至于您的文章得到快速刊登发表!
《科技传播》杂志知网收录优秀文章: 新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对农节目要有“四有”方有活力 于永辉;15-16 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刘倬;17-18 地级广播电台做好外宣工作之路径 张华;19-20 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及影响浅析 孙薇婷;21-22 浅析新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的成因 黄可翔;23-24 新媒体时代记者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陈慧;25-26 浅谈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竞争策略 卓俊梅;27-28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路径探析 胡庆春;29-30 当下综艺节目女性受众研究 夏昕苇;31-32 新媒体时代电视传媒发展分析 梁莹;33-34 媒介融合视角下新闻采编特点分析 车雪莹;35-36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张广蓉;37-38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创新及发展研究 黄宇平;41-42 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主持人的“匠心” 罗娟;43-44 浅析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传播 徐可;45-46 新时期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研究 赵秀霞;47-48 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的功能与创作规律研究 张志雯;49-50 新媒体时代品牌广告新模式研究 邢中玲;倪虹悦;51-52 基于自媒体发展现状探究纸媒深度报道策略 曹莉;53-54 当前电视军事栏目形态分析 陆亦心;55-56 新时期广播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 靳可;李季;57-58 新媒体技术对电视新闻制作的价值及应用探讨 柯丽晨;59-61 广播电视工程中数字音频技术的有效运用 努尔艾力·艾孜孜;62-63 电视播出系统中音频响度控制的探讨 祁志伟;64-65 影响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路旭涛;66-67 电台综合业务网技术维护问题的创新处理 韩国林;68-69 数字媒体技术背景下的影视艺术发展探析 胡頔克;70-71 超高清数字电视关键技术探讨 李垣宏;72-73 浅谈电视节目录制中音响调控 候艳君;74-75 某PC机网络隔离器初步设计 江岚;78-79 浅谈城市通信管道建设的规划和设计 郑明健;龙泽宇;80-81 广播电视中的微波通信应用及相关研究 向征;82-83 数据可视化在夏菜种植与外销领域的应用研究 池碧清;84-85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电子战装备领域的应用 苗东;86-88+152 微信微博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运用 张珠海;94-95 本地传输网汇聚机房专项规划方案探讨 龙泽宇;郑明健;96-97 新媒体时代微信营销策略研究 张博源;98-99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印刷企业管理工作研究 孙敬;100-101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李国鑫;102-103 人工智能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李泽新;104-105 人工智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邵语千;106-107 模式识别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 赵淇涛;108-109 银行数据安全保护关键技术分析与探讨 李莹;孙秀胜;110-111 通用小型化外场自动测试平台设计 胡宇;文永康;刘道煦;112-115 浅谈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编辑与运营 汤洁;116-117 地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第一时间”的重要性 徐昕;155-156 浅析专业期刊数字优先出版的困境及出路 艾诚;157-158 网络动画在防震减灾宣传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马玉涛;159-160 提升桂林市科普能力的战略思考 郑婷;161-162 浅谈我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宣传 李邯广;163-164 数字时代科普传播与科学流言治理策略研究 赵肖雄;余文倩;165-166 我国出版企业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浅析 唐咸荣;167-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