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脑生物反馈论注意力的稳定性如何塑造? 一般来说 5-7岁的孩子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7-10岁约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上是30分钟左右。尤其对于幼儿而言,由于还没有基本的规则意识,集中注意力更加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和一定的方法。
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分散到集中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因应孩子们的注意特点,父母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期待,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他的注意力。 衡量孩子注意力好坏的标志——注意力的四大品质:注意力的广度,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力的分配性,注意力的转移性。
今天大脑生物反馈带您走进注意力的稳定性一起来吧! 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能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这种能力体现的就是一个人注意力是否稳定。其实,一个人只要拥有明确的目的,并在内心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么注意力的稳定性就会相对好一些。 随着在学习生活中对孩子的注意力的训练,他的注意力的稳定性会越来越好。 培养注意力的稳定性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提供安静的环境 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非常容易被无关的刺激牵引走注意,有时隔壁一声电话铃响都能让他分神半天。因此在培养孩子有意注意的初期,尽量减少无关刺激和干扰,随着他注意的集中性增强,再逐步地增加外环境的干扰,最后使他适应,而不再为此分心。 2.明确目标,交代任务不要含糊不清 这一个原则不仅适用于注意力的培养,也适用于儿童教育训练中的方方面面。因为模糊不清的目标容易让儿童不知从何入手,或者在实施过程中误入歧途而产生挫折感,对儿童的能力培养及心理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交待一个学习任务时,一定要把目标解释清楚以使他明白,比如让他找图形,“找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就比“看看有没有相同的图形”更有助于孩子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 3.设计训练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是常用的计量就是“激将法”了吧,以为刺激刺激孩子就能让他增添超越他人的信念,让孩子认真学习;殊不知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促涨了孩子的叛逆。孩子都喜欢被宠爱,被哄,很多大人也是这样,喜欢被他人夸奖、鼓励。为什么对待孩子时就不能做到这点呢? 孩子的自信心不是靠嘲笑、讥讽树立起来的,而是在他们一次次地达到既定目标获得别人和自己的认同后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因此,家长们在训练孩子注意力的过程中,制定一份适合于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活动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如先交给孩子简单的任务,鼓励他集中注意完成,而后及时表扬,以后再分配较复杂的任务。久而久之,孩子克服注意障碍的信心会逐步增加,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这样,岂不是“一石多鸟”吗? 4.搜寻孩子的兴趣,从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用有组织的语言鼓励孩子保持下去,然后再让孩子去接触类似的东西,慢慢地扩展到一些他以前不愿意做的事情。这种方式的引导不易使孩子产生抵抗情绪。 注意力呢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为了孩子美好未来的,家长们也需要下点苦功喔,逐渐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增加他对事物的兴趣,积极引导宝宝注意力集中,多给他鼓励,让他开心的生活,这样也会改善他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