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言 
 
- 最后登录
 - 2019-10-7
 
- 注册时间
 - 2018-12-13
 
 
 
 
 | 
 
  知乎经过多年的知识分享沉淀,吸引了大批处于知识深水区的用户,对热点剖析、问题挖掘以及不同观点的碰撞都有着一定的话语权。知乎与普通问答平台不同,大部分能够被关注的问题或者成为热论的话题都是由一批批优秀的答题主支撑起来,所以也成为了重大事件的舆论阵地。 
 
  近日,知乎一条关于“不去早教中心就不能上早教吗”的问题备受宝妈和职业早教人关注,回复中不乏深耕行业良久的大神,也不乏有二胎经验的宝妈,更有专职研究早教课题的专家们,话题被浏览量过万。 
 
  其中一位来自全优加的老师回复关注度更高,不但没有一味否定家教的可能性,还给家长探索出在家早教的条件以及思路,令读者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回复中提到,“但教育本身就是处处辩证的事情,早教亦是如此,去哪里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早教给孩子带来的真正效果。”如此正的三观确实引得不少人为其称赞。 
 
  早教并非越早越好,不同阶段选择合适教学 
 
  很多人说自己的孩子没上过早教,一样比其他孩子优秀,大部分情况发生在家庭教育较好的环境下,父母有意识、有目标地给孩子早期教育,自然会比其他孩子优秀。但是,没有这个意识,也没这个基础的父母呢? 
 
  全优加早教认为,倡导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智力潜能所在,据研究发现,人从生下来0-3岁之前是最为重要的时期。0-3岁婴幼儿教育不仅是学前教育,也是终生教育体系的开端,这是多项研究表明的结果。 
 
  3岁之前被称为“灌溉期”,所以3岁以前也是“硬灌”时期。婴儿的大脑从一出生开始处在一个门纸状态,无法像成人那样进行分析正确判断,对于新接触的一切事物,都会无辨别地予以吸收,因此可以说他具有一种不需要理解或领会的吸收力。当然如果你把不正确的模式反复灌的话,他也会毫无分辨地大量吸收坏的东西,从而形成自身素质。 
 
  所谓“三岁看老”,孩子到3岁时,就已经形成了长大之后的一些基本性格和素质。给3岁以前的孩子进行“硬灌”,核心是提供营养丰富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有利于发掘其智力潜能,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不可能三角定律”:建议家长要评估家庭条件 
 
  “不可能三角定律”泛指在遇到诸多条件限制时,是不可能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意味着至少必须舍弃其一。 
 
  而面对家庭早教,家长同样需要如此评估,总结有三个维度的考虑:1、家庭预算;2、家长教育时间;3、早教观念与专业性。 
 
  投入资金越多,得到的教学质量越高,效率更高,家长时间越充沛;投入时间越多,可以降低资金投入,提升教学质量;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越多,家长教育更高效,投入资金也会增加。 
 
  所以,在家教育要满足三个条件,时间、金钱与专业知识充足。 
 
  孩子教育投入是每个家庭的“重大分配”,不同家庭会根据收入情况决定投入力度,但是比例几乎占了所有支出的重头戏。所有父母都希望能够尽己所能给孩子更好的成长教育,在家也许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够节省一笔费用,可以安排在孩子今后发展的更多方向上。 
 
  家长教育时间,起到关键的主导作用。大部分城市,尤其一线城市,一般白领父母都会有各自的工作,面对养孩子的压力,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的压力都会增加,因此难以兼顾孩子的教育。这时他们就会选择早教机构帮助教育孩子,自己则利用下班或周末的时间陪伴及教导孩子。 
 
  3、早教观念与专业认识上,整个社会在不断提高,家庭重视程度提升以及知识面的扩大,同时反哺早教机构的教学革新,如此一来,家庭教育与早教机构教育形成两股相互推动力,相互推动早教的发展,不管在哪发展,我认为能够对孩子有帮助有提升,就是相得益彰。 
 
  从一张白纸,到点点滴滴地精心描绘纸上最基本的底色,这是早教的任务之一。在全优加早教尝试过不少这样的实践,比如,孩子对漂亮的画册感兴趣,就对买些寓教于乐的画册,让孩子自己主动去接触色彩和知识,不苛求太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良好的求知习惯,会进一步发掘孩子智力潜能。而早教的过程,会挖掘以及引导孩子向兴趣求知,向未知探索,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 
 
  通过知乎大神的回答可以发现,在信息碎片化的年代,人们获取知识会变得更加零碎,而专业的机构则是通过系统化的学习与建模完成课程的设置,对孩子的成长是背负巨大责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