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好以下六方面重点任务。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促进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动能,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不断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推动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着力加强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新思想、新原理、新知识、新方法的源头储备,加速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系统布局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 促进金融与产业良性互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提升金融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和实效,要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完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产融对接常态化机制,支持实体经济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升级;重点解决中小企业、科技企业、民营企业等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为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普惠金融服务。 提高人才与产业匹配度。人才是第一资源。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关键在人才,需要打造一支与全创新链、全产业链相匹配的大规模、多层次、高素质人才队伍。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更加积极主动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加快优化人才结构,围绕基础学科、前沿技术领域以及新兴产业领域,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同时要重视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构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健全市场监管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科学治理、协同治理,营造安全规范、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发展环境,支持新模式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健全产业生态体系,推动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享资源、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健全产业政策体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增强政策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 构建更高层次开放型产业体系。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高质量“数字丝绸之路”,促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形成产业合作的坚强支撑。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推动国际产业合作,加强经贸、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务实推进数字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等领域合作,形成国际产业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