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蓝耳病正式病名为“猪的繁殖呼吸综合征”,是猪免疫抑制性病毒病,各阶段的猪均有发生的可能,尤以母猪和仔猪为甚。其临床表现为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或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猪等繁殖障碍。仔猪则以呼吸症状和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   蓝耳病的误区  ![]()   1、 关注度小,蔓延快   蓝耳病1996年传入中国,当时也没有很好的处理措施,到06年的时候,高热多发期来临前大家主观认为防控好猪瘟与伪狂犬,蓝耳病的影响比较小,所以蓝耳病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扩散开来,加上病毒在流行过程中产生的变异,流行病株逐渐由经典株变成变异株,由于注度不够,给高热多发期埋下隐患。   2、 防疫与管理不精  刚开始蓝耳病爆发,由于绝大部分猪场对蓝耳病没有任何防范措施,一个猪场发病,很快就传到另一个猪场,蓝耳病迅速蔓延,导致很多养殖户损失严重,不亚于非瘟,所以建议猪场的养殖户门一定要精细化管理猪舍和环境,建议一定时间的消毒和猪只保健! 3、蓝耳病认识局限导致灭活苗使用不当   之前农业部专家鉴定高热病元凶是蓝耳病,有的厂家迅速推出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苗,结果,有的猪场注射这种疫苗后,并没有控制病情,后来才发现原来当时接种灭活苗后在早期仅能产生低水平抗体,促进体内高致病野毒株的复制,加上当时推出的灭火苗是使用普通的矿物油佐剂,加上应激,激发疫病,主要是蓝耳病的发病机理比较特殊。 
 4、蓝耳病防控处于被动   我们往往对蓝耳病的防控都是处于一个被动阶段,往往是发病了才赶紧进行治疗防控,蓝耳病主动防控有很多方法,疫苗免疫、血清净化、生物安全等等,要找到适合自己猪场的一个防控措施,从一而终,这样就会尽可能减少发生蓝耳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了。   蓝耳病的三个治疗原则:即抗病毒、防继发感染和保健。  ![]() 
 1.抗病毒。目前无抗病毒特效药,一般是使用干扰素或干扰素诱生剂促进干扰素产生抑制病毒复制,如干扰素、转移因子。 2.防继发感染和逐渐退烧 3. 日常保健。挑选可长期使用的,安全保健兽药,加强猪只的健康。发生疫情时适量加大用量。   蓝耳病的防治:  ![]()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如必须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4~5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   2、规模化猪场要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3、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