弶港在200 多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来随着潮涨潮落,积沙淤泥,滩涂增高,海岸线逐年东移,才逐渐形成了露出海面的沙屿。乾隆初年,赶海的渔民开始在这里歇脚、打尖。为遮风避雨,人们用芦笆挡于上风,俗称“打弶”。久而久之,此地便被渔民称为“弶墩子”。乾隆五十年,“弶墩子”被冲开一条可停靠渔船的港汊,随之,这个天然渔港“弶墩子”也就演变成了“弶港”。弶港的地质景观神奇,这块湿地独具特色,“潮起一望无垠,潮落一马平川”,全球仅有两处,弶港就占其一。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入海后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形成的辐射沙洲,每年均以百米左右的速度向东延伸。涨潮时南洋、北洋汹涌的潮水也在这里汇聚,形成“两分水”的地质奇观。这些,引得国内外游客前来此地,晨观日出,午看海潮,晚听涛声。每年春秋时节,都会吸引大量的候鸟在此中转、觅食补充能量。更多知识在 江苏省沿海开发(东台)有限公司 东台条子泥湿地属于黄海湿地,黄海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滩涂湿地。黄海边的海滩是潮涨潮落冲刷、泥沙淤积形成。一望无际的沙滩,混杂着淤泥和细沙,见不到凹凸的地貌,即便涨潮落潮,也看不见海浪波涛。 从空中看这片东台条子泥景区,盐蒿地里,一亩方塘,方塘里的水,碧绿清澈,四周有一圈绿色的草,塘里的水会形成一些细流,沿着细小的裂缝,流向远方,红色的盐蒿草,也有绿色的,红绿相间,十分养眼! 一条长长的小河,河那边,长长的绿色缎带,还有很多的方块秧田,田里长着绿油油的秧苗。 方塘,红色的盐蒿草,绿色的塘箍,白色的地,因太阳很强,盐分含量高的地方,盐会析出,所以我们会看到一片白色的区域,那就是盐地,盐地的左侧是一些绿色的,方塘里的细小水流流到哪里,就有一条绿色的线延伸到哪里,有水就有生命,水较多的地方,植物长得就比较茂盛,因此小水流两边的绿色显得格外明显,这块方塘就是湿地之眼。 我本以为,只有到秋天盐蒿才会变红,现在是7月,夏季,没想到,条子泥便有一些盐蒿子变成红色的,大片的红夹杂着少许的绿,再加上一方水塘,一只湿地之眼,十分的美丽。 远处,有淡淡晕蓝色的天际线,朦朦胧胧,像在雾中似的,看不太明。方塘四周,会有一些绿色的曲线,但令人惊奇的还有,竟然见到几条平行的绿线,大自然造物还真是神奇啊!方塘之上,一只洁白的鸟儿掠过水面飞过,白鸟、绿水、绿草、红盐蒿形成一幅如梦如幻的拼画。画面上会有一些像头发丝那样的,白色的,也是盐,太阳晒出来的。 再翻开另一张图,左上方,圆形的绿中间有一汪清水,左侧是白盐碱地,右侧是绿色平行线条,图的上面是长长绿带子和长长的小河,这个小水塘像极了人类的眼睛,瞳孔是蓝色的,眼框是绿色的,这又是一只湿地之眼。 再看,这块土地上竟然有许多这样的小水塘,有圆的,有方的,还有其他形状的,这些小水塘周围是绿色的盐蒿子草,中间是水,外围有白花花的盐地,红绿相间的盐蒿草地。我本以为只有最初看到的那一个方水塘呢。这些小水塘就是条子泥这块土地上的湿地之眼。条子泥上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水塘,也就拥有了成千上万的湿地之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