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推广网推广标签      禁止一切违法信息推广,否则封号,本站所有信息为网友发布,谨防上当受骗!

免费推广

QQ登录

免注册,加入推广网

免注册,成为推广员

查看: 30|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科举考试都考八股文?你怕是对科举考试有什么误会

[复制链接]

6047

主题

6047

帖子

7万

积分

无限推广

最后登录
2021-9-11
注册时间
2021-2-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提到科举考试,你的第 一反应是什么?无聊且难度系数还挺高的八股文考试?把范进逼得中了举还乐疯了的可怕考试噩梦?还有些人直观就觉得科举考试其实不就是语文考试吗,或者说还是只考写文章的那种语文考试。
一道大作文题能入考官法眼,万事大吉。
所有现在有很多所谓的“历史大咖”们,批判起科举制度来那可是大大不留情面。什么古代人只会文科,只考写作,都不懂理工科的知识,如此偏科难怪治理不好国家如此云云的言论。
话说科举制度肯定有很多值得诟病的地方,但拿只考八股文来说事儿,那可真是大错特错。
都知道科举制度在唐太宗及武则天时期才算是真正规范推行。我们所熟悉的所谓“八股文”的说法,那要到明清时候才流行起来。你要说古代科举考试只考八股文,唐朝考官保证第 一个站出来跟你对质。
你问我为什么?
因为唐朝考试可一点都不轻松,虽说是以诗赋为主,但要论起考试的门数,学习可足足有50多门。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除了沿袭隋朝的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之外,又增加了明法、明书、明算三科。而明经一科又被细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三史、开元礼等小科目。除此之外,还有诸史科、道举、武举、童子科、医举科等。

是不是已经听蒙了。
其实简单来聊,明经、进士科跟我们之前理解的差不多,无非一个是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一个是更见功底的诗词歌赋、杂文评论等等,感觉更像是高考的语文大作文和考公务员时候必须遭遇的申论。
但除了这个,唐朝科举还有别的途径。像明法,就主要考律、令知识,试策共10条,其中律七条,令三条,通八条以上可被录取。感觉相当于现在的司法考试,不过应该没有司考难度系数高。你肯定想不到,以写“朦胧诗”、“婉约诗”出名的大诗人李商隐,居然是考明法科出身的考生。
明算科,主要考核算术,你以为科举考试都考语文,这数学题,我猜大部分人都算不明白。看考试内容,《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五经算》等等,话说以前风靡全国的奥数比赛里面的很多题,貌似都脱胎于此。

像武举、医举科、诸史科等等,看字面意思应该也能明白。
童子科感觉类似现在的神童班,凡10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的,皆可参加童子科考试。能背诵十卷的可以授官,能背诵七卷的可以授予出身。
到了宋朝,除了诗词歌赋、杂文帖经、策论之外,宋代十分重视科技,有关科技的考题频现。
         比如北宋制造了最 早的天文钟 “水运仪象台”的宰相苏颂,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曾经三次遇到关于科技的试题,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后来苏颂能成为一个卓越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也许和当时科举考试中所受到的启发不无关联。
可惜从元朝开始,科举考试的科目就一直在缩水,直至到明清时期只剩了一门。对文章格式和内容有着特别繁琐而苛刻要求的八股文成为主流,也让我们对科举制度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刻板印象。
话说下次再聊到科举制度,千万别只提“八股文”,那可不公平。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学顺网吧!https://www.xueshun.com/


中国推广网提供免费推广,免费营销,免费发布广告信息的网络推广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面

小黑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推广帮助|(京ICP备16009988号)

中国推广网(推广论坛)是免费网络推广平台||免费推广就上中国推广网

技术支持:推广网官方

中国推广网·推广精英聚集地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