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达人
 
- 最后登录
- 2021-8-12
- 注册时间
- 2021-5-6
|
试问哪个美本学子没有经历过含泪写文书?
时而苦思冥想抓耳挠腮,时而文思泉涌飞速敲击键盘,时而看着自己的文书眉开眼笑,时而盯着自己的文书长吁短叹频频摇头。在深度剖析自己内心的过程中彻底迷失了自己,满腔思绪化为几个大字:
然而无数血泪凝聚而成的文书最终录取结果如何,又是几家欢喜几家忧了。每次申请季结束,都有学生发出振聋发聩的疑问:这都没录?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实打实的“冰点年”,申请总数创下新高,但整体上名校的录取率都在下降: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去年录取率6.1%,但今年整体录取率下降到了3.7%。许多标化活动堪称完美的同学却遭到了名校全聚德。
抑或是,这都录了?
在大幅降低的录取率中,也有一些Profile不那么理想,甚至选择利用Test-Optional这个政策,直接不提交标化成绩的学生弯道超车,低分高录,拿下藤校Offer。
在录取形式愈发不明朗的今天,文书的重要性前所未有的巨大,然而许多学生却讲不好自己的故事。
文书写作需要辨识度
personal statement的阅读对象是招生官(AO),他们对于PS的需求之一就是高辨识度。
高辨识度的需求非常好理解。AO申请资料阅读量非常大,而每份申请资料提供的信息又有限,久而久之便陷入了一个审美疲惫的怪圈中。普林斯顿大学的AO曾经非常政治不正确的说亚洲学生们,“ have very familiar profiles,” “standard premeds,” or “difficult to pluck out.”
且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自认为杰出的经历都大同小异。第一版文书都仿佛加长版简历,共用一个模板:
“First year in high school, I ranked... I won... I published... I got elected to be... During my sophomore year, ... I joined lab..., worked on...debated... volunteered... Third year... I interned... I researched...”招生官看到一半眼皮开始疯狂打架。
甚至有些同学疯狂热衷于通过对比凸显自己:我是全校第一个读AP XXXXX的,我是全省第一个做XXXX的,我是全国XXXXXXX,别人都在XXXXX的时候,我在XXXXXXX。招生官看到这里开始疯狂翻白眼。
对于AO来说,WHY比WHAT更加重要。而很多学生的文书所表达不出来的部分恰恰就是自己从这些WHAT中获得了什么样的成长、启发和动力。
一眼相中的文书是什么样
怎么让招生官享受自己的故事?这是一门艺术!
对于经验尚浅的高中生来说,更需要专业的顾问来指导规避美本申请路上的种种风险。毕竟申请路上巨大的教育投资绝不能因为文书中这样那样的“隐患”问题打水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