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推广网推广标签      禁止一切违法信息推广,否则封号,本站所有信息为网友发布,谨防上当受骗!

免费推广

QQ登录

免注册,加入推广网

免注册,成为推广员

查看: 26|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代私学和官学有什么区别 与现今的公立和私立有关系吗

[复制链接]

6047

主题

6047

帖子

7万

积分

无限推广

最后登录
2021-9-11
注册时间
2021-2-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如今又已经进入了学生放假的时期了,每个学生都会憧憬放假时期的到来。但是对于古代人来说,只有上学才是能够学习知识和文化,都憧憬着赶紧进入学堂。今天就让学顺网的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汉代私学和官学有什么区别?与现今的公立和私立有关系吗?
  在没有九年义务教育的古代,小朋友们想上学了,该怎么办呢?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古代的概念也忒广了点,咱们就针对两汉时期的分析分析。


  周所周知,现在的学校有“公”“私”之分
  “公”就是指由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局兴建、管理的学校,这类学校一般较为受大众喜爱,其收费低、教育质量有保证;
  “私”则是指由民间资本投资、建立的学校,此类学校往往收费较高,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汉代的学校也不例外,也分“公”“私”,不过汉代的“公”称为“官”,毕竟社 会性质不同嘛。现代社 会,学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其实并无什么区别,在汉代,谁要是能进入官学,那简直前途无量,相当于半个公务员呢!
  汉代的官学属于中央直接统辖的太学、宫邸学、鸿都学门,地方官学主要是郡国学校、相当于“省属”。


  太学
  始建于汉武帝元年,刚开始时只有五十个人,汉昭帝时扩大为一百人,汉宣帝时增至两百人,元帝时达一千人,到了成帝时多至三千人。两汉时期的太学隶属于太常,太常本来是礼官,主要负责祭祀等礼制方面的事情,同时监管教育。我们说太学是学校,是学校就得有老师和学生,汉代太学里的老师称之为“博士”,学生称之为“博士弟子”。
  太学博士与博士弟子的选拔都由太常负责,选拔博士西汉时仅要求博学多艺、温故知新,品德高尚、通达国体;东汉时,不仅要求学术高深、品德高尚,还对被选拔人的年龄作出了硬性规定,要求必须在五十岁以上才有资格被选拔为博士。


  而要想成为太学的学生,也就是博士弟子,则更为困难。这里有一个前提需要说明,汉代太学生说白了就是“管培生”,也就是说教育你、养着你,是为你以后成为“干部”的,属于官僚集团的后备军,只要成为了博士弟子,再经过考试,那就国家公务人员,成为了博士弟子,那就表明前途无量,成为半个公务员了。所以,关于太学生的选拔也是很严格的。
  选拔博士弟子主要由太常负责,太常可以参照一定标准,比如孝悌等选拔一部分;地方官也可以选送一部分到太常处,经过一定程序后,也可进入太学;当然,除了这些正常、正经的途径,当然还存在一些“后门”。比如:以祖先荫任成为博士弟子;以明经(试明经下第者补博士弟子)为博士弟子;以公卿子弟为博士弟子。


  由此可见,普通人想进入太学学习是十分困难的,没点儿“能耐”,还真不行!差点忘了,要想成为博士弟子,首要条件得年满十八岁,其次需要“仪状端正者”“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扪心自问,我只年满十八岁符合博士弟子的选拔条件,其它方面,还真不敢说自己达到标准了!这就像是古罗马的习惯法,虽是“法”,却可随意解释,太常说符合就符合、说不符合就不符合,奈若何?
  “博士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者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者。”


  这是说,博士弟子每年都需要考试,能通一经以上者可以按成绩高低得到官职,要是一经都没有通过者,就会被“开除”,可见博士弟子并不轻松,不好好学习,很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枉费心机!
  说了这么久,似乎并没有讲博士教什么?博士弟子学什么?“汉武帝置太学伊始,即专立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使之成为封建官学科目,同时要求兼习《论语》《孝经》”。主要以经学为主,注重挖掘经典的深层次含义,并以五经内容深浅程度排定《诗》《书》《礼》《易》《春秋》的顺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宫邸学
  主要指的是专为贵族子弟开设的贵族学校和宫廷教育。四姓小侯学就属于典型的贵族学校,始创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四姓指外戚樊氏、阴氏、郭氏、马氏四家,小侯则是指代四姓都不是列侯。
  初设时,以《孝经》为主,兼修《尚书》《论语》等,仅限四姓子弟招生;后来,扩大招生,招生不限于四姓子弟,影响力也扩大。宫廷教育通俗讲宫内教经场所,教授对象主要为皇宫女子和宫中妇人,始于邓太后。
  鸿都门学
  因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创建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二月。学生主要由州、郡三公举荐“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再经过考试,合格了才能上学。不同于太学、宫邸学,鸿都门学的学生多为无身分地主及其子弟,但出路比太学生还要优越,“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


  郡国学校
  主要是指汉代郡国范围内的地方官学。汉代地方官学可分为学、校两级,分置经师与孝经师一人,具体事宜由郡国文学或文学祭酒具体负责,多由地方学者名流担任。
  私学
  汉代与官学相对应的私学,有着春秋战国的优良传统,在汉代官学出现之前的汉代教育一直仰赖私学维持,官学出现后,其未被消弱,反而与官学互为补充,繁荣了两汉的教育事业。所谓私学,大概可以理解为民间的学者大儒,私开讲学,招收弟子。私学在汉代已成体系,“即蒙学教育—书馆、经书学习—乡塾、专经传授—精庐或精舍。”


  孟雪教育,即启蒙教育,场所主要为树馆,教授者称之为书师;经书学习指的是经书馆启蒙后,进入乡塾,跟着塾师学习经书《尔雅》《孝经》《论语》《尚书》等,粗知大意即可,诵读为主;专经讲授,场所称之为精庐或精舍,主要是在名儒大家的门下,研究经书大义,进行专业的经学教育。
  可见,汉代的私学与官学,差别明显,私学更像是现代的基础教育,而太学更像是高等教育。不过,汉代官学的最 终目的并不为增强人民素质,而在于巩固统治,这与现代教育理念大有不同。
  通过以上介绍,现在你知道汉代私学和官学有什么区别与现今的公立和私立有什么关系了吧。对于现在的教育来说,有很多可能是理念上面的不同。当然,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话,请关注学顺网https://www.xueshun.com/

中国推广网提供免费推广,免费营销,免费发布广告信息的网络推广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面

小黑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推广帮助|(京ICP备16009988号)

中国推广网(推广论坛)是免费网络推广平台||免费推广就上中国推广网

技术支持:推广网官方

中国推广网·推广精英聚集地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