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推广
- 最后登录
- 2021-9-11
- 注册时间
- 2021-2-27
|
关于母亲教育子女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历史上的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都是成功教育子女的例子。那父亲是否能够教育子女呢?今天就让学顺网的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想要育子成才,看看这三位民国父亲都做了什么?
柳亚子主张子女自觉
柳亚子是著名的诗人,他和儿子关系十分亲近,非常关心子女的日常生活,但柳亚子并不怎么督促子女的功课。
柳亚子主张保存儿童之天性,父子间是朋友关系。在他1921年给儿子柳无忌写的一首七律诗中这样写道:
狂言非孝万人骂,
我独闻之双耳聪。
略分自应呼小友,
学书休更效乃公。
须知恋爱弥纶者,
不在纲常束缚中。
一笑相看关至性,
人间名教百无庸。
可见柳亚子视儿子为小友,这与旧道德一味生硬主张“百善孝为先”有很大不同。柳亚子这样说:“我以为人类和人类的关系,只有一个爱字,是最 净洁神圣,而且能包括一切,亲子的关系,也只要讲一个爱字,就完了。子应该爱亲,亲也应该爱子,那是最 平等的,若硬立了一个孝字,又硬把一个慈字去配他,便生出阶级来了……几千年的家庭惨史,恐怕就是孝字开端罢。所以我主张只要讲爱,不要讲孝。爱是天性的,孝是人为的。”
![]()
一九五六年摄于北长街八十九号院中。前排坐者,柳亚子,郑佩宜;后立左起:柳无垢,柳光辽(外孙),陈麟瑞,陈君华(外孙女),陈君石,郑佩亚,柳无非。
在教育上,柳亚子主张发挥孩子的天性。柳亚子在《我的儿童教育观》这篇文章中说过:“我对于儿童教育,是主张自由放任的。”他的女儿柳无垢在回忆童年生活时说:“父母亲对我们的管教并不严,也从不督促我们做功课,一切要我们自觉。”只是要求“上学要勤,不迟到,不旷课;学习功课要好,做个好学生。”其实,柳亚子是启发式教育,他教育子女学会了自觉。
相比于子女的知识教育,柳亚子更关注子女的品德教育。子女后来回忆说:“我们被教以一定的礼貌规矩,例如,做人最 重要的是诚实不说谎,长辈们常做榜样给我们看,证明大人是不说谎的。”
叶圣陶为子女围桌改稿
叶圣陶是著名文学家,他的三个孩子都学有所成,他教育小孩“好好地说话,好好的做事。”
在子女教育上,叶圣陶经常晚饭后给孩子们改稿子。子女后来回忆说:父亲一边看我们的习作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
可以想见,父子围桌而坐,秉烛修改文章,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进步很快。
梁启超教育子女要选择“性之所近”的学习
很多人都知道梁启超造就了“一门三院士”的家教奇迹,说的是长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五子梁思礼,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而其他6个孩子也是学有专长,有人文学家、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等。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断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一生从事社会活动,忙得不得了,他是怎么教育子女的呢?
在孩子的品行教育上,梁启超也是注重做人第 一。首先,做好人,再去谈教育。
其次,具体而言,还要会教育,即因材施教。他对二女儿说:凡学问最 好因自己性之所近……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
再次,梁启超也鼓励孩子要用功学习,能经受挫折。如他给梁思成信中说: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致梁思顺信中说:我想有志气的孩子,总该往吃苦路上走。
通过以上介绍,现在你知道想要育子成才,这三位民国父亲都做了什么了吧?。其实历史中的父亲和母亲都对子女的教育很关注,而教育的风格各有千秋。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话,请关注学顺网官方网站https://www.xueshu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