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言
- 最后登录
- 2021-8-11
- 注册时间
- 2018-11-28
|
又是一年检讨SDNNFV产业进展的时刻。近日举办的2019中国SDNNFVAI大会上,业界权威专家韦乐平毫不客气地批评,SDN还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而NFV因为利益纠葛,发展速度甚至不如SDN。VOIP
韦乐平指出,对于SDN,一是标准碎片化比较严重,特别是控制器与协同编排器间北向接口不统一,难以实现跨厂家协同;二是控制器南向接口依然不成熟,跨厂家互通不行;三是复杂性使得端到端跨厂家管理运行依然是梦想。不过韦乐平也强调,总体来看SDN已经步入商用化轨道,SDWAN是主要的业务应用场景。
爱之深而责之切。自2017年以来,SDWAN已成为运营商络转型、企业专线升级的当红小生,到2018年大型设备商纷纷入场,借助云协同的整体实力,发布SDWAN解决方案。从全球看,SDWAN更加火热,据IDC预测,SDWAN市场2017年增长833%至83亿美元,到2022年将达到45亿美元。
在中国,一些创业已先于大型设备商布局。本届中国SDNNFVAI大会上,深圳市泰信通信息技术有限发布了下一代弹性智能云管理云交付SDWAN平台——TWAN 30,帮助运营商和大型企业快速部署SDWAN并使用服务。
“SDWAN方案从2018年开始规模落地,我今年的演讲思路不再是为什么要SDWAN,而是该怎么去部署。”在会议期间,连续三届发表主题演讲的泰信通创始人兼CEO刘昱接受专访时表示。
SDWAN:需求已现
从G、IDC、O等市场研究机构的分析来看,全球企业对SDWAN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在国内,运营商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开放性,努力平衡SDWAN对传统专线业务的冲击并主动拥抱之。“SDWAN和混合络的发展趋势是势不可挡的。”O在报告中强调。
作为在SDWAN市场第一线“奋战”的企业家,刘昱认为,SDWAN规模商用落地主要是两个关键:一是可部署,很多大厂提供的都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有些非本领域厂家提供快速包装的产品,这通常意味着很多设备不是针对SDWAN而特别设计的,或者方案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同时,采用同一个厂家的整套方案,可能会导致和其他厂家设备的互联互通难题,阻碍开放,其实就是阻碍部署。
“例如一些连锁企业有上百个分支,不太可能全国所有分支机构一口气全部上马SDWAN,而是会考虑各个分支的实际情况‘插花式’部署,有的分支机构也不一定愿意更换。从供应侧角度,运营商虽说是络全国一盘棋,但我们发现,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需求依旧有差异,比如集客部门,各地部署的进度都不一样,也有插花式部署需要,叠加在传统络上混合、平滑演进,业务不能受到影响。”刘昱表示。
二是可运营。运营商部署SDWAN的根本目的,在于借助SDWAN实现从传统“管道”提供商向ICT综合服务运营商的转型。这就需要对络进行解构,符合软件定义及开放的特征,面向客户提供各类灵活的络服务。例如应用代理服务,运营商成为络服务的“批发商”,为客户提供云、防火墙、上行为管理、各类IT应用等增值服务,客户无需自己部署络和服务,一站式解决所有的络接入和IT服务需求,只需要很低的成本即可使用,操作、维护简单,且安全性有保障。
中小客户的业务需求变得复杂,而不用自建复杂的络、自行购买并维护IT服务,这也是运营商的价值体现和转型需求。大型企业和连锁机构上云和虚拟化的动作在加快,相应地对SDWAN的需求也在快速提升。刘昱指出,不用看市场咨询报告,仅从市场一线就能感受到,至少是千亿级别的潜在市场空间。
刘昱强调,基础设施一定要早于需求建设。工业互联等新型生产方式,使得企业的上云需求越来越重,而中国企业倾向于采取混合云架构,既有公有云也有私有云,需要打通云通道,甚至漂移;络也会协同变革。这也是SDWAN以及SDWAN企业的机会。
TIWAN 30:全新升级
在推广SDWAN产品解决方案的同时,泰信通等SDWAN厂商必须要考虑到大型设备商入场带来的竞争。在这个高速增长且马太效应并不明显的市场,应该来说各自均有空间去挖掘,但创业仍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核心团队出自某顶级设备商的泰信通,对各自的特点十分了解。“我们是很有信心的。虽然从整体实力看,我们不如大型设备商,但在SDWAN这个细分市场,我们有绝对的优势。因为SDWAN并不是大厂的核心业务,甚至是左、右手竞争业务,投入的资源、做出的决策可能会反复、迟缓;而且方案层面可能会有疏漏(例如G的方案),而恰恰这是运营商部署SDWAN、运营服务生态链的关键节点。其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也在实际需求中存在部署和运营难题。”
泰信通推出的下一代弹性智能云管理云交付SDWAN平台TIWAN 30,刘昱在演讲中介绍了三大特点。一是弹性智能,利用前向纠错、包复制等技术,能够根据络状态弹性调度资源、构建弹性络,且支持灵活的互连。二是云管理云交付,泰信通首创的SDWAN应用服务商店,支持服务自助——购买即上线,且整体方案都可云端交付、云端管理。三是运管维自动化,络设备自动上线、自动配置,客户零接触配置和全局可视,拥有良好使用体验。
刘昱介绍,相比上一代产品,30版本引入大量新技术、互联技术去强化了可部署、可运营理念。例如应用服务商店,客户可以通过微信扫码、关注就能购买络服务,在手机端可以完成络部署、业务上线,尤其是差异化的服务,通过手机端选择不同的服务模块,点击购买即可,且无需复杂的IT运维支撑。这将大大降低客户的SDWAN使用和学习成本。
泰信通的SDWAN平台理念,也响应了韦乐平在大会上的呼吁。韦乐平表示,在美国,SDNNFV已经不是市场上的新鲜名词,而是几乎已经都在用了。三大运营商都应该毫不犹豫地快速把SDNNFV用起来,因为不用就永远成熟不了,所有的技术都是靠应用逐渐成熟壮大的。
“运营商可以借助SDWAN带来的络转型机会,将ICT业务从成本中心转向利润中心。我们也希望通过为运营商和大型企业提供领先的SDNNFV技术,为用户产生真正的应用价值,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SDWAN平台提供商。”刘昱表示,业内从业者也需要更加开放的思维,打造标准接口,更加开放以接纳多V的互操作,使得SDN理念更加统一,消除客户部署的后顾之忧,壮大整个SDN云生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