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言
- 最后登录
- 2021-8-11
- 注册时间
- 2018-11-28
|
2014年春节,在络上最火爆的,无疑于络红包,微信、易支付对接宝、新浪微博等都设置了红包的功能,让用户相互之间发红包、抢红包玩,同往年的红包里装着一些优惠券不同,今年红包里面装得都是真金白银。vx小号自助购买平台 的相关资讯可以到我们网站了解一下,从专业角度出发为您解答相关问题,给您优质的服务!
红包繁荣的背后,是互联们的大喜过望,几乎不花一分钱成本的互联红包(发来发去,都是用户自己的钱),让他们都实现了一些战略目标,例如微信与新浪微博,借助优势的用户关系链条,吸引用户参与易支付对接;易支付对接宝借助优势的易支付对接能力,形成了用户之间的关系链条。但是无论怎样,小额易支付对接被这波互联红包带动起来了。
1、红包让更多的用户成为互联易支付对接业务用户。
根据2014年1月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全部的民中,使用上易支付对接业务的比例仅仅为421%,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而互联红包无疑将让更多的用户成为互联易支付对接业务的用户,主要有两种场景。
场景一:从未使用过互联易支付对接业务,但是,当他看到2014年春节互联上流行红包的时候,觉得如果不去使用这个功能,他就可能会OUT了。于是他就去玩红包,但他首先必须成为易支付对接业务的用户,因此,一个新的互联易支付对接业务用户由此诞生了。
场景二:从未使用过互联易支付对接业务,但他是微信用户。2014年春节到来之时,他通过抢微信,抢来了多个大额红包,让他的账户上有数百元,他很想把这笔金额提取出来,于是他也成了互联易支付对接业务的用户。
概括而言,一部分用户,是看到了红包的热潮,想参与其中,于是成为互联易支付对接业务的用户;另一部分用户,在收到了红包之后,也想回发红包,或者想将红包提现,从而也变成了互联易支付对接业务的用户。
2、红包让用户的使用深度增强。
尽管根据2014年1月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互联易支付对接业务的用户有26亿人,但这仅仅是数量而已,深度的用户数仍然不多。相当部分的用户,仅仅懂得在PC上给淘宝付款,而且每年还买不了几次东西,其他的各类易支付对接玩法一概不会。
2014年,全民狂欢的红包让这种局面有所改变,所有的参与者都知道了互联易支付对接是可以在手机上操作的,互联易支付对接其实是很方便的,互联易支付对接其实是很安全的(尽管仍然有很多用户对此仍然并不相信)。
无论用户未来是否会继续深度使用互联易支付对接业务,至少他们曾经到达过这个深度,他们了解易支付对接可以有更多的玩法,这为未来互联易支付对接业务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小额易支付对接是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小额易支付对接具有两大特征,第一,易支付对接的金额不高,一般的定义是每笔不超过百元,每天不超过500元;第二,验证简单,由于小额易支付对接一般应用在原先使用现金的领域,需要快速完成易支付对接,加之即便用户受到损失,损失也不会太大,因此,小额易支付对接一般采用了快速验证的方法,例如易支付对接宝对一定金额以下的易支付对接(可由用户设定),可以免密码输入,此外还有二维码验证,NFC验证等方式。
在2014年春节红包浪潮中,除个别土豪外,绝大多数的发红包行为都属于小额易支付对接的范畴,用户将银行卡与易支付对接账户绑定后,就可以非常方便以小额易支付对接的方式进行红包的发放。这样,一方面培养了用户小额易支付对接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让用户具备了小额易支付对接的能力(一是会易支付对接,二是通过绑定的银行卡能够易支付对接)。
4、小额易支付对接是互联未来重点领域。
对于公众用户而言,大多数的易支付对接行为都可以说是小额易支付对接,对于紧盯长尾的互联而言,这些小额易支付对接的聚合,是一座巨大的金山,是他们进军金融领域的重要途径,他们可以先成为小额易支付对接的通道,聚合了大量深度用户之后,再开拓其他金融业务领域,例如基金业务等。事实上,易支付对接宝、腾讯已经开始这么干了。
现在的市场很大,但相比潜在的市场,现在的市场仅仅是冰山一角。一方面依然有很多用户还未使用易支付对接业务,另一方面,有很多的易支付对接用户仅是浅度的用户。因此,拓展的任务依然艰巨,本次发红包的易支付对接工具们,未来必然将拓展小额易支付对接市场,毕竟比较传统银行,小额的长尾才是互联们可以切入的,也是符合互联聚沙成塔精神的,而2014年的红包浪潮,则是为小额易支付对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未来,这些工具们,不仅仅将提供在线的小额易支付对接交易,例如购买一些虚拟的商品,充话费、交公用事业费等等,同时他们也将拓展线下的易支付对接交易,包括易支付对接出租车费、易支付对接地铁费用、易支付对接餐费等等,而他们正在行动,例如春节期间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的竞争就是其中的代表。
或许在未来,钱包将成为一个过去式,无论现金、银行卡,甚至身份的验证,都能够通过手机来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