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关注我的基金投资者大多都是有些经验的,但还是从评论里感受到一些错觉挺影响投资收益的。更多知识在 嘉实信息披露 首位就是主管 当投资者遇到多基金经理的情况时,普遍会默认排在首位的是主要管理基金的基金经理,以排序为准认定基金经理对于基金业绩的贡献。 而实际上,这个排序并没什么参照意义,更多的只是个上任时间顺序。到底谁在管,基金大咖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直接去问基金经理,很显然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并不现实。当然就算你有机会提问,你还得琢磨下对方的回答是否真实,万一人家不怕打脸呢? 最不会说谎的就是基金持仓,同一位基金经理,很难精分,持仓大多都是差不多的,除非有些行业/主题的限制,全市场风格的基金,就算有不同,个股选择上不会差很多,只是配置的比例可能有差别。 如果有合管与单独管理基金的持仓对比,那会是是非常清晰的,比如此前中泰资管姜诚和田瑀合管的$中泰开阳价值优选混合A(F007549)$,跟姜诚$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F006567)$一对比就很清楚。 金牛都很牛 金牛奖被誉为基金界的奥斯卡,其权威性是很高的,除了金牛奖还有不少奖,都没有金牛奖地位高。 不过任何行业的奖,评得多了也就水了,并不是针对中证报,这其实是没得办法的事情,有很多因素的羁绊。柠檬君也当过评审(非金融行业的奖项),开始的时候还挺认真,后来真就潦草行事,也不得不潦草行事,参评对象倍增,主办方无法提供给评审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参评对象。认识不足,结果可想而知。 这几年翻车的金牛奖得主也不少了,权益类就不说了,均值回归可能比较大。至于做老鼠仓,这个对于评审要求太高很难发现。 个人觉得固收类基金经理踩雷是说不过去的。柠檬君不反对高收益债策略,但是冒险家们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奖项来肯定,面向大众的奖项,不适合颁发给他们,当然这是我自己的一家之言。想当年华商基金的梁伟泓,也是屡次获得金牛奖,后来连续踩雷…… 排名不好就是不好 严格来说,这句话对也不对。排名肯定是评价好坏的重要指标,但是这个指标并不是唯一的指标。 有的时候,一只基金即便没跌只是涨得少也会被判定为“菜”。如果大家都这么想,对于一些努力控制回撤的基金经理来说,风险就比较大了。因为从来都是上涨的时候关注度才高,下跌的时候关注度低。跌得少没什么掌声,涨不动就骂声一片,好的时候没被看见,差的时候被看见,基金经理的口碑可就比应有的水平线低不少……宝宝心里苦,宝宝该怎么说呢?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也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阶段性的排名高低,最好还是结合一下涨跌的绝对值来看。猛冲猛打的固然赚得爽,但是先给你倒车20%,再猛冲猛打,回本的过程可就难熬了,兴许一回本你就赶紧撤了呢?很多操作只是源于投资者心理的感受,并非理性思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