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贵宾
- 最后登录
- 2021-9-8
- 注册时间
- 2020-11-10
|
的制造业基础十分薄弱,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为2.3%,现代化工业则近乎于无。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茅台酒所用的酒瓶还是仁怀当地生产的土陶瓷瓶。这一阶段的茅台酒瓶分为两种,一种为葫芦形,形似酒坛,另一种为两节或三节的圆柱形,俗称“三节瓶”。
20世纪50年代初期“金轮”牌贵州茅台酒(三节土陶瓶)
由于当时制陶工艺技术不发达,制坯时酒瓶无法一次制作成功,所以瓶体要分上、中、下三个部分制作,再进行衔接,表面粗糙,衔接痕迹十分明显,更易渗漏。这就是所谓的“三节瓶”。
土陶瓷瓶的粗粝是百废待兴的印记,它见证了制造业的艰辛起步。
土陶瓷瓶的渗漏问题严重,所以,茅台酒厂不断对茅台酒瓶进行改进。20世纪50年代末期,外销的茅台酒开始使用白瓷瓶作为酒瓶包装,但白瓷瓶的成本较高,因此,内销茅台酒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仍使用土陶瓷瓶。
1957年“绿美人”贵州茅台酒(白瓷瓶)
1960s 经典永恒的乳白玻璃瓶
在20世纪60年代,茅台酒瓶的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1957年至1966年间,是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工业现代化的观念正深入人心,机械生产的水平和效率也都较20世纪50年代突飞猛进。
1966年,乳白色玻璃瓶终于通过技术攻关试制,彻底解决了避光、渗漏、外观美观程度三大问题,结束了茅台酒包装用土陶瓷瓶的历史,也逐渐把茅台酒的基本造型稳定下来。
20世纪60年代贵州茅台酒(乳玻瓶)
的对外贸易形势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变化。享誉海外的产品里,就有茅台的身影。起初,乳白玻璃瓶茅台仅用于外销,自1966年7月,内外销陶瓷瓶一律改用乳白玻璃瓶,瓶盖用红色塑料螺旋盖。
乳白玻璃瓶身的茅台酒,成为茅台酒的经典造型,不仅在声名远播,在国际市场也脱颖而出,受到海外消费者青睐。
1980s 国际化、多样化的茅台酒瓶
在这一时期,茅台面临的主要问题也由技术难题向如何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转变。为了与国际接轨,在1985年,茅台酒由重量制改为容量制,即由500克/瓶改为/瓶。这是茅台酒进入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