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跟分泌纳豆激酶素的纳豆菌的前生枯草芽孢杆菌的起源进化有关。
生产纳豆和传统豆豉的菌种都是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是生活在水稻茎叶上的,是在干湿剧变和冷热剧变的极端环境下,经历千百万年的演变进化而来的,能够生存,生命力极强,必然形成能适应极端环境的特殊结构和产生能抵御极端环境的特殊物质。如纳豆黏丝D型氨基酸构造,是由D体构造的纳豆菌分泌的,这跟自然界所有L体构造的微生物迥然不同,有高度的免疫性,其它微生物对于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变种纳豆菌无可奈何。其芽孢休眠体能忍受100℃5分钟的高温,能分泌超强溶栓物质和广谱抗菌物质,能抑制杀灭0-157致病性病毒,就是很好的证明。由枯草芽孢杆菌诱变培育的产酶高产菌株——纳豆菌发酵而成的纳豆,是至今发现的230多种食物中唯一能够溶解血栓的食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跟纳豆激酶分子的特殊结构有关。
一般溶栓剂的分子结构是两个分子块合成S-S状的线溶酶。而纳豆激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是由275个氨基酸组成长单链多肽,构成的分子呈放射状结构,是溶栓剂中的唯一的构型。纳豆激酶为什么对血栓中的交联纤维蛋白有高度的敏感性、专一性和靶血性,这可能跟其特殊的分子结构有关。这些结构也附于纳豆激酶在功能上的许多特点:分子小、易吸收、活性强、起效时间短,溶栓时效长,抗水解稳定,可安全口服。
第三,纳豆激酶的生理特性,也突显了为什么能有超强地溶栓功能。
一是,纳豆含有的凝血成分和溶血成分跟人体自身固有的凝血系统和溶血系统高度重叠,极大地增强了溶栓功能。
人体凝血酶等成分构成凝血系统,而多种溶血酶构成溶血系统。这两个系统是哺乳动物和人类在进化中形成的自我保护系统。当伤口出血时,自动封堵伤口止血。当有血栓时,溶解血栓,疏通血管。
纳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2,有催化肝脏凝血酶原和凝血素的合成,当伤口出血时,才转化成凝血酶,将可溶性纤维蛋白转化成不溶性血纤蛋白,起凝血止血作用。纳豆含有的维生素K2和纳豆激酶所构成的凝血成分和溶血成分跟人体自身固有的凝血系统和溶血系统在功能上高度重叠和匹配,会提高两个系统的平衡水平增强人体的凝血和溶血功能。当人步入老年或生活方式长期不科学,会影响人体两个系统的平衡,向着凝血方向倾斜,血栓形成和血管硬化加快,诱发心脑血管病的频率和风险增大。如果能及早坚持食用纳豆并改善生活方式,及时补充溶血成分,恢复和提高两个系统的平衡水平,就能增强人体的溶栓功能,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二是,纳豆激酶的直接溶栓和间接溶栓所发挥的倍增效应。
从纳豆激酶的溶栓机理看,进入血液的纳豆激酶刺激血管上皮细胞产生多种酶原激活剂,分别激活多种纤维蛋白酶原形成有活性的尿激酶,单链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等,溶解血栓;已形成的尿激酶与组织型纤溶酶原共同作用,进一步激活更多的纤溶酶参与溶栓反应;与此同时,纳豆激酶还能降解清除失去活性的尿激酶和单链尿激酶原激活剂抑制剂,“腾出空间”容纳和激活更多纤溶酶参与溶栓。上述三种溶栓均是通过纳豆激酶来调动和发挥自身溶栓系统的作用,而多方面地溶解血栓疏通血管的生理反应。是一次多方面的间接溶作用。其实纳豆激酶特殊的分子结构,对血栓交联纤维蛋白很敏感,有高度的专一性,故对血栓有很强的靶向溶解作用,能清除血栓的根基——栓母蛋白,避免血栓的复发再生,这就是纳豆激酶强大的直接溶栓作用。由于纳豆激酶的专一性,对人体其它组织细胞没有酶解作用,含纳豆激酶的食品可以口服,对人体组织器官是很安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