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王
 
- 最后登录
- 2018-11-30
- 注册时间
- 2018-5-24
|
|
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30%~65%,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引起吸人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科对52例有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了吞咽治疗仪结合吞咽训练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疾病诊断符合第4次全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表现为饮水呛咳、吃饭噎塞、时间延长、咀嚼费力和肌力减退,咽反射迟钝或不存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和肺部感染;没有明显智力或精神障碍,能理解和执行治疗人员的简单指令;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Ⅱ级以上。排除标准: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病情危重的脑卒中患者,既往有其他原因的吞咽异常。
二、治疗方法
1.常规治疗及训练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降颅压、止血、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吸吮训练、喉抬高训练、吞咽训练、发音训练及寒冷刺激。
2.治疗组采用吞咽功能困难治疗仪。
具体操作步骤:清洁颈部皮肤,第一电极放置于舌骨上方,第二电极紧挨第一电极下放置,置于甲状腺上切迹上方,第三、四电极按前两电极之间的等距离放置,最下方的电极不应放置于环状软骨之下,沿颈前正中线垂直排列所有电极,逐渐增加强度直至出现预期的感觉和运动肌反应。治疗时间30rain/次,每日1次,刺激同时患者进行吞咽动作。
三、结果
治疗两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对吞咽功能均有较好疗效。治疗后两组比较,两个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吞咽治疗仪较针刺疗法疗效更加显著!
吞咽障碍是指正常吞咽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采用吞咽治疗仪作为治疗手段,观察其对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较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标准吞咽功能量表由Ellul等于1996年首先报道,经科学设计专门用于评定吞咽功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国外应用广泛。该量表在国内也有应用,伍少玲等嘲以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为金标准,检测出标准吞咽功能量表的重复测量信度(>0.8)、效度(>0.8)、敏感度(77.8%)及特异度(68.1),表明该量表可较好地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
吞咽治疗仪是采用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的一种新的手段。
它是利用一定强度的预设的刺激程序来刺激咽部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研究表明,电刺激可兴奋咽喉部肌肉,防止失用性萎缩,进而刺激受损部位的脑神经,使其兴奋性增加。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持续刺激可使中枢突触增强或重建,反复刺激也可使休眠状态的突触功能被代偿,帮助恢复和重建正常的反射弧,实现神经系统的重新组合“]。另外,通过对咽部进行电刺激,可显著增加或调节大脑皮质血流量,促进吞咽器官血液循环,改善咽缩肌、环咽肌等咽部肌肉灵活性和协调性。本研究也证实该方法能帮助恢复正常的吞咽反射!
德舒利咽表示:更多关于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的信息,请添加官方微信:tykn21,官方老师为您一对一指导。
|
|